【青春献礼二十大 社会实践展风采】“疆”域辽阔推普同行,知音华夏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2-09-10
知音华夏——天津科技大学赴新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新源县别斯托别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喀拉也木勒镇加拉克村两个地区开展普通话调研推广工作,积极探索普通话在少数民族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其对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 “56个民族是一家!”、“全世界都在学普通话!”采访过程中,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给了我们实践队极大的鼓舞和力量。 8月2日,实践队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喀拉也木勒镇牧业寄宿制学校,本着遵循疫情防空常态化的原则,实践队出示了健康码和行程码,在确认无误后,实践队员进入学校开展实践,学校副校长亲自迎接了本实践队。在校内,实践队员采访了正在学习普通话的老师,了解到推广普通话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感受到普通话对中小学生而言像是一把打开眼界,了解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的钥匙。 随后,我们来到了加拉克村乡村振兴服务站。面对实践队员的采访,村干部们纷纷提到普通话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性,其中有一位村干部的经历让实践队员颇有感触,这名村干部的父亲在家乡一直在哈萨克语学校学习,但来到内地上大学后发现普通话水平成为他和老师及同学们沟通的极大阻碍,因此,他决定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更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汉语学校学习,这名村干部提到,在汉语学校学习的经历使她的工作和生活更为便捷,也让她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这种经历的影响下,加拉克村乡村振兴服务站创办农牧民夜校,使“全世界都在讲普通话”的氛围感染到每一个农牧民,自夜校创办以来,农牧民的普通话学习热情更加高涨,普通话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在此普通话学习的浪潮之下,农牧民与游客的无障碍交流也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经济水平逐渐增长。由此看来,推广普通话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接着,实践队来到了达尔汗冬不拉班,见到了班内的小同学们,小同学们热情的欢迎了实践队员并进行了才艺表演,如哈萨克传统民歌《Yerkem ay》(音译)和《Jarjar》(音译)演奏、曲子《Alhysa》(音译)演奏及普通话歌曲《孤勇者》的演奏及演唱,同学们专注的神态、整齐的动作和演奏出的优美乐曲让实践队员沉浸其中,《孤勇者》的演奏演唱尤其令实践队员动容,普通话歌曲与少数民族乐器的完美结合让我们看到推广普通话对于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的意义,实践队员的想法与达尔汗冬不拉班创办者的本意不谋而合,创办者提到,他希望在同学们在学习普通话打开眼界的同时,不忘本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都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传统与流行的结合也都是发展的重要举措。 8月3日,实践队来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新源县别斯托别乡,我们走进乡镇基层政府,来到乡村振兴办公室,采访到了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干部村民“一对一、结对子”这种推广普通话的有效形式,感受到推广普通话对于西部地区群众的就业和工作等个人发展方面和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及走向共同富裕方面等的积极影响;也体会到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推广普通话对于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在回程途中,实践队偶遇了一些淳朴的村民,他们用最简单的话语拨动我们的心弦,“56个民族是一家!”、“普通话啊,很有必要学的!”简单的话语最真挚,浅显的话语最深刻。那一刻我们对推广普通话是何等重要这一命题有了新的答案,普通话不再只是一门国家通用语言,更是一条纽带,一条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是一座桥梁,一座跨过时间与空间的、让56个民族心手相牵的桥梁...... 哪怕只是短短几日的实践,也使本实践队感触极深。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推广普通话何其重要,更切实了解到少数民族地区为推广普通话做出的努力,同时也看到普通话的普及给少数民族群众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那一刻,实践队员们也因自己是普通话推广队伍中的一份子而骄傲自豪! 推广普通话任重道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我们仍然在路上,我们将继续擎推普之桨,助力乡村振兴之舟扬帆远航! 摄影:天津科技大学赴新疆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 撰稿人:赵虹雨 审稿人:宋绍玮 刘春擎 |